硅的积累和分布的特点还使表皮细胞的通透性显著降低,从而降低蒸腾量30%以上,相对提高了抗旱能力。表皮细胞角硅层的形成,增强了表皮的坚韧性,从而提高了对病虫侵入的抗性。硅能提高水稻茎秆的强度,提高植株抗倒伏的能力。水稻吸收硅的能力,是来自于体内的新陈代谢,而这种代谢活性于水稻的根部。水稻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,对硅的吸收量存在着差异,前期吸收量少,幼穗分化后吸收量急剧增加,抽穗后上升更明显,以后逐渐减少。
大豆施用硅肥的增产:95年河南兰考县一位民办教师在大豆上施用了硅肥,增产率在25%以上。施硅肥的大豆长势好、叶片大、结实多、病虫害少(豆荚螟危害减少),收获前许多农民看到后,以为施硅肥的大豆是什麽新品种。经过他再三解释,大豆是因为施用了硅肥长势好,并不是什麽大豆新品种。96年以后周围农民在大豆上都用上硅肥,获得了丰收。
硅酸具有置换土壤中磷酸根的作用,能减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,并能激起稻田土壤中磷、钾肥的活性,加速磷、钾肥在水稻植株体内运转速度,并能有效地减轻由于施用氮肥过量引起的贪青倒伏。水稻田施用昆明硅肥后,使植株含硅量明显增加,导管刚性增强,有效地增加植株体内的通气透气性,促进了根系的生长,预防水稻根的腐烂和早衰等病害的发生,特别是对水稻毒性烂根病有着重要作用。